近日閱讀過一篇有關「危機理論」的資料,原來當人因遇上危機,很容易會導致心理失衡,其中會在認知領域方面出現的徵狀,包括:注意力低落、思考力衰退、判斷力下降,原來還會有記憶力減退。 所以,若發現自己有記憶力轉弱情況出現,未必關乎年紀的問題,也未必與飲食問題有關,可能是心理上出現失衡的狀況。曾經聽聞有句說話:「若然有些事情總想不起來,請放心,相信大多數不會是重要的事情。就算重要,重要的程度應該也會是有限的。」對於這種說法,當然見人見智。對於生活上的事情,人生的點滴或各樣細節,我們或會未能清楚記得,甚至有時候連一點記憶也沒有。然而,大多數忘記了的事情,對我們日後的生活未必有太大影響,我們仍然可以繼續如常。不過,有關屬靈層面方面,有一些事情若是忘記了,便會對我們將來的人生有著頗大的影響。
陶恕對《創世紀》所理解,人類始祖出現的首個悲劇是:亞當和夏娃失去了目標。這被喻為真正的悲劇,促使伊甸園時代趨向末期。人類的始祖失去了目標之後,他們忘記了自己是誰,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,不明白自己從何而來,更不知道他們在園中為何而活。他們甚至忘記了自己存在的目的,而且在道德的迷霧中竭力掙扎。根據這些徵狀,陶恕稱這種精神困境為「屬靈失憶症」。
現今人類的光景也有出現「屬靈失憶症」,我們或會記不起自己是誰,為何存在,並且會四處尋找自己存在的解釋。這種道德及靈性失憶症,令人不知為何而活,為何被造,或者有何召命。因此,生命充滿了困惑不安,使人要設法尋找答案,解釋為何而活,民間種種不同的迷信就此相應出現。不過,它們只能回應人外在的狀況,而不是內裡的困惑。面對這種困惑,我們或會以各種形式的娛樂文化來試圖迴避問題。同時,那惡者 — 撒旦,也會竭力在人身上工作,務要破壞人對道德和靈性身分的追求,阻止我們發現自己原來的身份和本質。
到底在哪裡才能讓人找到答案? 世界上有甚麼權威可以讓我們明白自己為何而活? 感恩上帝賜給我聖經,對於追隨基督的人來說,這正是權威所在,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可與聖經相比,而在這權威之下我們才可以找到我們為何而活的答案。
有一個文士來,聽見他們的辯論,知道耶穌回答得好,就問他說:「誡命中哪一條是第一呢?」耶穌回答:「第一是:『以色列啊,你要聽,主—我們的神是獨一的主。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—你的神。』(可12:28-30)
我們受造原是為了敬拜,而愛上帝便是敬拜的行為,我們愛上帝是因為祂配得每一份愛、敬拜和忠誠。